一语成谶怎么读 一语成谶和一语成箴的读音

一语成谶怎么读 一语成谶和一语成箴的读音

一语成谶和一语成箴的读音

一语成谶(:yī yǔ chéng chèn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一语成谶怎么读

一语成谶经常被念成什么

、一语成谶的读音是yī yǔ chéng chèn,意思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

2、一语成箴的读音是yì yǔ chéng zhēn,“一语成箴(zhēn)”这个词语是错误的,是不存在的。有成语“一语成谶(chèn)”和词语“一语成真”,“一语成箴”这个词从词意上解释是完全不通的。

箴,zhēn,常用的意思有两种:(1)劝告,劝戒:~言。~规。~谏。(2)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

一语成谶怎么读

一语成谶的含义和发音

“一语成谶”是指说的话一下子就成了预言。它的含义是指一句话或一件事情能够预示将来的发展或结果,并且预言后来真的发生了。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说话准确、预见性强的人。

“一语成谶”的发音为yī yǔ chéng chèn,yī读第一声,yǔ读第三声,chéng读第二声,chèn读第èr声。

一语成谶怎么读

一语成谶和一语成畿有什么区别

没有“一语成畿”,只有“一语成谶”。一语成谶:( yī yǔ chéng chèn)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的意思。例句:离家赴美之前,他曾玩笑般言道:“没准这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不想竟一语成谶,客死他乡畿:[jī]古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引申即谓方千里。 唐代县的等级名。京城的旁邑为畿县扩展资料:谶纬:是古代中国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是盛行于秦汉代的重要社会思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纬书是对秦汉以来“纬”“候”“图”“谶”的总称。其中保存了大量关于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综合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研究中国思想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谶是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中国民间发展为庙宇或道观裹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

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一语成谶的典故

一语成谶,就是一句无心的话,竟然不幸言中。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时有所见。

1.《晋书》上记载:“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可见,曹操因司马懿有“雄豪”之志、“狼顾”之相,并有所梦见而意欲除之。可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并没有将曹操的不祥之兆放在心上,反而处处保护司马懿。司马懿心知肚明,更加勤于职守,更加善于掩藏,总算骗过了曹氏父子。而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共同努力,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就“食”完了“曹”朝。

2.唐代崔曙自小孤贫,却喜好诗书。开元二十六年,崔曙应试,作《明堂火珠》,诗云:“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考官十分推重颔联“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唐玄宗也大为欣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可惜,崔曙第二年就病故了,留下一女,其名恰是“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3.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与弟子赵烈文在金陵两江总督官署便坐闲谈。在论及时势时,赵烈文直言不讳:“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或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曾国藩虽知大清日薄西山,前景黯淡,却没有这般悲观。不过,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满清王朝覆亡。倘若曾国藩地下有知,想必也会想起赵烈文当年的预言。

4.1935年春,黄侃50岁生日,章太炎特撰一联相赠。这幅贺联的上款为“季刚劬学有年,温温不试”。联语曰:“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上联以孔子“五十读《易》”的典故,对黄侃的勤奋称誉有加;下联以蔡邕《曹娥碑》的典故,希望黄侃今后早日著书行世,嘉惠后学。而且,下款写道:“年五十当著书,今正其时,书以勉之。”可见,章太炎的这副贺联,完全是对弟子黄侃的激赏与勉励。可黄侃接到贺联后,脸色骤变,内心恐惧,原来,联中无意间藏了“黄绝命书”四字。果然,是年10月初,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一副贺联竟成谶语,有人责怪章太炎,章太炎亦懊悔不已。

5.1933年4月,郁达夫从上海移家杭州,郁达夫的学生赵龙文经常前去拜访。1935年, 郁达夫举债筑一新居,自署“风雨茅庐”。当时,赵龙文当地的警察局长,却也喜欢舞文弄墨, 他在扇面上题写了两首诗赠给郁达夫。郁达夫就原诗和之,诗云:“卜筑东门事偶然, 种瓜敢咏应龙篇? 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令人惋惜的是,诗中的“苟活人间再十年”竟成谶语。10年之后的1945年8月,郁达夫流亡于苏门答腊,一天夜里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后被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年仅50岁。

6.1949年1月19日,傅斯年从南京乘飞机去了台湾。到台湾大学后,中文系教授黄得时请傅斯年题几个字,他不假思索地信笔写下“归骨于田横之岛”的短幅相赠。这里,傅斯年用了秦末齐国贵族田横的典故,田横在刘邦称帝后不肯臣服于汉,率徒众五百余人逃亡,避居海上岛中。后来,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于途中忧愤自杀。留居海岛者闻田横死讯,也都全部壮烈自杀。傅斯年写下“归骨于田横之岛”,笔墨之间满蘸着田横五百士的悲壮,字句之中弥漫了凄怆之感。没想到,傅斯年之后再也没能回大陆,最后埋骨于孤岛。

一语成谶的故事还有,它们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因多是不吉不幸之果,令人扼腕嗟叹!

(102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邮件:邮件:kez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3: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