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的资料 人造地球卫星发展历程

人造卫星的资料 人造地球卫星发展历程

人造地球卫星发展历程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按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三大类,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截止1992年底中国共成功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的资料

人造卫星的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研制出了各种人造卫星,这些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一样,也绕着行星(大部分是地球)运转。人造卫星的概念可能始于1870年。第一颗被正式送入轨道的人造卫星是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

人造卫星构造的各部分名称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人造卫星 做了多少年

1954年10月4号,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飞上太空,由此揭开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热潮,目前已进行了67年的卫星研制与生产相关的科研工作,对我们探索宇宙、感知地球和月球以及促进工业、农业、畜牧业等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救灾救援等等各行各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造卫星的资料

人造卫星都有哪些名字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21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

评论列表(3条)

    联系我们

    邮件:邮件:kez888@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3: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